English

政协委员话知识经济

1998-03-10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 翼 张传亚 刘 昆 潘剑凯 我有话说

知识经济呼唤创新能力

21世纪,知识经济将占据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。如何顺应这一时代的潮流,正确把握发展机遇,是委员们议论的热点。

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熊性美委员说,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,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,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。这句话也道出了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———创新。如信息、生物科学等产业,创新能力就决定着企业的成败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,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,就具备了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;缺乏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,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。

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马颂德委员说,从世界范围来讲,许多人都在研究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问题,而在这个体系中的三个重要环节,即企业、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都必须发挥重要作用。

“企业作为运用高新技术的主体,必须建立完备的信息系统,决策要有前瞻性,要敢冒风险进行投入,将科研院校的最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。”中国技术创新公司总经理毕大川委员如是说。

马颂德委员建议投资建立和健全一批高科技创新基地,以保证不断有前沿性的高新技术成果产生,同时要将基础研究的作用提到应有的位置,因为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。

对知识经济要持冷静科学态度

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委员认为,知识经济就是知识成为经济的主导因素,处于中心地位,信息替代物质成为战略资源。要对知识经济持科学冷静的态度。

他说,90年代初,联合国经合组织明确提出“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”,引起世界关注。知识经济给传统经济学带来巨大冲击,知识价值和劳动价值的关系成为经济学领域一个热门课题,将使现有传统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理论发生根本性变革。

我们要对现在的“知识经济热”持冷静的科学的分析、研究态度,不可浮躁。国外未来学家普遍认为,21世纪将有3项战略工程,信息工程、生物工程、金融工程。我看还要加上教育工程和环保工程。我们必须从现在就考虑这个问题,在这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,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。如果没有过去的“两弹一星”,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国际地位;同样,如果今天不发展知识经济,就没有我们在21世纪的位置。从以上五项战略工程看,知识经济的显著特点是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、人文科学的融合。现在的问题是要重视发展知识经济,使之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,成为第一生产力,要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,但不可盲目,要从实际出发,“有所为,有所不为”。同时,要两条腿走路,万不可偏废。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,适度地扩张发展,以缓和就业压力,尽快完成工业化过程。也只有这样,才能更好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,即知识经济。

发展知识经济要小步快走

“以知识为基础,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、应用和传播的知识经济,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。但是,从我国国情来看,发展知识经济不应一哄而上,最好是小步快走。”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委员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

林毅夫委员说,发达国家通常是资金、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比重较大。发展知识经济有三个必要条件,一是技术的创新,二是资本的积累,三是结构的转变,而这三方面都是渐进的过程。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的农业大国,整体技术水平尚低,资金也短缺,盲目发展知识经济,创造利润的机会极少,还会造成劳动力浪费。在我国,发展知识经济“小步快走”远比揠苗助长好。

林毅夫委员认为,从知识产业载体部分来看,由于资金、技术非常密集,在产品生产上我们没有多少优势,但也可以实事求是地选择一部分来做,如组装电脑、设计中文软件等。由于我们劳动力廉价,就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。总之,发展知识经济要实事求是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